随着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全国蔓延,有关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社会协同防治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话题。那么,公众对非药物防治措施的认识如何呢?本研究基于循证社会科学检索方法,对非药物防治传染病措施进行检索、提取、证据分级、分析,最后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此次疫情的社会协同防治提出合理建议,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循证据。
首页在线期刊2020年 第30卷,第2期详情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社会协同防治证据简报:公众对非药物防治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认识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0年02月06日阅读量:3433下载量:726下载手机版
- 摘要|Abstract
- 全文|Full-tex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摘要|Abstract
全文|Full-text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New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作为一种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疾病,已经致使患者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2019n-CoV因其较强的传染性,已经由武汉蔓延至全国大部分省市,感染人数呈上升态势,对公众安全造成严重困扰 [1]。
武汉市确诊的2019-nCoV感染的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是一类病原体种类繁杂,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多变,容易造成跨国界、跨洲界甚至全球性传播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染病的一般规律,其流行过程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其特点主要有特异性的病原体和传染性,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预防和诊治困难[2]。当前全国上下依旧在抗击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战斗之中,因其为一种强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相关权威机构建议公众采用非药物措施来防治当前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通过隔离、消毒、个人防护等感染防控措施,可以有效作用于传染病发生的环节,可有效降低院内传播风险,预防控制医疗机构2019-nCoV感染的肺炎发生,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安全[3]。大众对非药物防治措施的认识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因此有必要基于当前可以获得最佳证据来提出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为了促进当前疫情下大众更好的应用非药物防治措施,课题组根据了解到的急需回答问题,设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检索词,系统检索至2020年1月的Web of science平台、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官网(United State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USCDC)、国家循证程序和实践登记处(National Registry of Evidence-based Programs and Practices,NREPP),中文数据库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循证社会科学数据库(China Evidence-based Research Databases for Social Science,EBCSS)。采用Endnote X8进行文献管理。
应用定性系统评价ENTREQ(Enhancing Transparency in Reporting the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评价指南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评价,确定两篇[4-5](纳入87篇定性研究)为高质量定性研究系统评价且符合纳入标准。本研究的对象为经历了SARS、禽流感、大流行性流感、H1N1、季节性流感等疾病的人员。
采用循证研究中的证据分级与推荐方法——CERQual方法(Confidence in the Evidence from Review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6]对本研究进行解读,随后根据证据与当前关注问题与获得证据的相关性、重要性、证据质量和可及性来进行政策倡导,期待为公众采用非药物防治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提供决策依据。
2 结果
2.1 证据分级概况
由于当前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与研究中的其它重大传染病在传染性、传染途径、公众共同关注问题等方面类似,本研究关注的措施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戴口罩、隔离、社会疏远、远程医疗、预防等,这与当前疫情的传染性和倡导措施情况相似。两篇研究质量均为高,了解当前大众对非药物防治的认识非常重要,因此本政策简报对当前疫情的非药物防治有借鉴意义。对两篇高质量系统评价进行证据提取后,现主要对证据中的问题分类进行归纳。证据分级情况见表1。
表1 证据分级结果
2.2 问题1:公众对非药物防治措施的评价如何?
2.2.1 非药物防治的好处[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高]
(1)一些个人保护措施,如洗手和呼吸卫生是多项研究广泛推荐预防呼吸道感染传播方法;(2)戴口罩不仅被视为有效的呼吸道感染控制方法,而且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同时可减少社会污名;(3)孤立和社交疏远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2.2 公众采取非药物防治的不方便之处有哪些[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高]
(1)对健康素养不高的人,非药物性呼吸道感染控制很有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规范卫生防治的认可程度。(2)对某些不理解佩戴口罩可以保护他人的人群来说,戴口罩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社会污名化[7-8]。(3)非药物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4)在疫情严重时期,有效非药物工具,如口罩消毒液等,获得性存在阻碍。
2.3 问题2:公众对新兴呼吸道疾病的认识如何?
2.3.1 呼吸道病毒传播方式[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中]
通常情况下呼吸道病毒被认为是通过空气传播,通过与病毒携带者接近或接触进行传播,并且更可能在寒冷的环境和水温下传播。
2.3.2 公众如何认识新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不确定性[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中]
确诊新型呼吸道感染需要开发新的测试工具,测试时间和开发时间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大众无法及时确诊新型呼吸道感染。
2.3.3 哪些公众会更加焦虑[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高]
在新兴呼吸道感染的爆发早期阶段,海量的负面信息冲击会导致公众的普遍焦虑,但该焦虑通常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然而,那些更易受感染的人群会相对更为焦虑,相反那些已经患有健康问题的人群并没有那么焦虑。
2.3.4 公众如何判断信息可信度[证据可信度(CERQual分级):高]
信息一致性,感知的可靠程度,自身实际经验和先前经历,这四个要素是公众判断信息的依据。
3 本研究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在提取得出的证据分类基础上,得出如下政策建议,主要从3个层面概述。政策推荐情况见表2,相关的评价见表3。
表2 政策推荐
表3 证据推荐评价表
注:证据质量指CERQual评价结果;相似性指证据对象与实际情况相似性;重要性指证据建议对当前情况的重要性;可及性指证据推荐措施在当下情况是否可及。如何推荐指综合评价以上4方面,给出强推荐和弱推荐。
4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相关文献资料不充分。本研究主要立足于两篇高质量的系统评价,在证据提取和政策建议上存在资料不充分的缺点。同时文献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因此可能导致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不够全面、质量不够高。
第二,本研究提取的文献主要探讨个人对防治措施的认识,对于当前疫情下动员全民采用非药物防治有借鉴意义,但是在整体社会协同防治方面存在证据单一的局限性。
第三,基于大众对非药物防治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认识研究,如何从当前2019-nCoV感染的肺炎面临的社会问题出发,寻找有效的非药物防治措施是需要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志谢:感谢中南民族大学裴圣愚副教授、湖南省监狱管理局邓巍及Campbell中国联盟成员单位专家给予的意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丁珠林. 中国至少已有十余种新发传染病[J]. 中国卫生, 2006(5): 52. [Ding ZL. China has at least ten new infectious diseases[J]. Chinese Health, 2006(5): 52.]
2.张春荣.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2): 164-16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08.02.029. [Zhang CR.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status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8, 43(2): 164-165.]
3.魏秋华, 任哲.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源地消毒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 59-62. DOI: 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1.019. [Wei QH, Ren Z. Disinfection measures for new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epidemics in 2019[J].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20, 37(1): 59-62.]
4.Teasdale E, Santer M, Geraghty AW, et al. Public perceptions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J]. BMC Public Health, 2014, 14:589. DOI: 10.1186/1471-2458-14-589.
5.Bults M, Beaujean DJ, Richardus JH, et al.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During the 2009 Influenza A (H1N1)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15, 9(2): 207-219. DOI: 10.1017/dmp.2014.160.
6.拜争刚, 刘少堃, 黄崇斐, 等. 定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工具—CERQual简介[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 15(12): 1456-1470. DOI:10.7507/1672-2531.20150238. [Bai ZG, Liu SK, Huang CF, et al. An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Classification Tool for Qualitative Evidence-CERQual[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15, 15(12): 1456-1470.]
7.Yardley L, Miller S, Teasdale E, et al. Using mixed methods to design a web-base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ransmission of colds and flu[J]. J Health Psychol, 2011, 16(2): 353-64. DOI: 10.1177/1359105310377538.
8.Ferng Y, Wong-McLoughlin J, Barrett A, et al. Barriers to mask wearing for influenza-like illnesses among urban hispanic households[J]. Public Health Nurs, 2011, 28(1):13-23. DOI: 10.1111/j.1525-1446.2010.00918.x.
9.Garoon JP, Duggan PS. Discourses of disease, discourses of disadvantage: a critical analysis of National Pandemic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s[J]. SocSci Med, 2008, 67(7): 1133-42. DOI: 10.1016/j.socscimed.2008.06.020.
10.Lupton D. Risk as moral danger: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of risk discourse in public health[J]. Int J Health Serv, 1993, 23(3): 425-35. DOI: 10.2190/16AY-E2GC-DFLD-51X2.
热门文章
-
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肺部CT表现(附SARS病理及鉴别诊断)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2020第一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委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分会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 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传染病学组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李宏军 徐海波 13541
-
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应对的思考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
靳英辉 蔡林 程真顺 程虹 邓通 范逸品 方程 黄笛 黄璐琦 黄桥 韩勇 胡波 胡芬 李柄辉 李一荣 梁科 林丽开 罗丽莎 马晶 马琳璐 彭志勇 潘运宝 潘振宇 任学群 孙慧敏 王莹 王云云 翁鸿 韦超洁 吴东方 夏剑 熊勇 徐海波 姚晓梅 袁玉峰 叶太生 张笑春 张莹雯 张银高 张华敏 赵剡 赵明娟 訾豪 曾宪涛 王永炎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 13045
-
不典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14例分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期间武汉“污名化”现象成因及其对策初探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眼的关系及防护建议
-
基于SIR模型分析不同强度防控手段在当前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
有效控制措施下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趋势模拟
-
运用ECMO救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
基于爬虫技术获取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贴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
-
法定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
-
传染病影像学的引领者、国际知名学者和践行者——李宏军
-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经验